国产直播

表格下载 ENGLISH
国产直播 学术报告:海洋电缆关键结构力学问题研究进展等
作者: 来自: 更新时间:2025-09-08

国产直播 学术报告

1.报告题目: 海洋电缆关键结构力学问题研究进展

报告时间:20259月9日(周二)14:30-15:10

报告地点:宁波大学梅山校区,国产直播 1409

人:王臻魁 研究员

主办单位:宁波大学 国产直播

人:束亚清 教授


主讲人简介:

        王臻魁,浙江大学“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国家级青年人才,长期从事海洋管道、海洋电缆、海洋工程结构稳定性、高温高压海底管道整体屈曲及防控理论、海洋管缆稳定性、海洋电缆磨损的研究。2018年在天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和葡萄牙里斯本大学以博士后研究员身份开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优青(海外)、面上、青年、重点课题)等;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获天津市优秀博士论文、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中国海洋工程学术会议青年优秀论文等荣誉;担任SCI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 应用物理与工程(JZUSA)(SCI)青年编委、China Ocean Engineering(SCI)青年编委、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青年编委、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客座主编等;2023年、2024连续2年获“浙江大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报告内容简介:

        海底管缆连接海上油田和海上风场内各生产设施及陆地终端,是海洋能源开发的大动脉。(1)海洋油气管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易发生整体屈曲,准确预测管道何时在何处发生整体屈曲以及对整体屈曲进行有效防控是关键问题,本报告介绍高温高压海洋管道整体屈曲发生机理,揭示非线性管土作用下管道屈曲跳跃现象,介绍防控管道屈曲理论分析方法。(2)海洋电缆在复杂海洋环境载荷作用下,易出现导体和铠装钢丝屈曲等多类失效模式,本报告将介绍海缆在热载荷作用下的导体热屈曲失效机理,揭示海缆结构在热载荷作用下的整体力学响应和层间接触应力分布模式,为海洋电缆在复杂海况下的运行与维护提供指导。


国产直播 学术报告

2.报告题目: 新概念软体机器人技术赋能水下智能巡航与探测

报告时间: 20259月9日(周二)15:10-1550

报告地点:宁波大学梅山校区,国产直播 1409

人:曲钧天 研究员

主办单位:宁波大学 国产直播

人:束亚清 教授


主讲人简介:

        曲钧天,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为深圳市海洋生态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职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广东省空间机器人及在轨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核心骨干、清华大学海洋软体机器人与智能传感实验室负责人。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担任研究助理。

        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第一完成人授权发明专利40项(包括美国专利1项),出版学术专著2本,发布团体标准1项,主持20余项国家/省部级/深圳市科研项目/课题,担任多个机器人领域权威SCI期刊编委和清华大学校友会机械工程系深圳分会副秘书长。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第49届瑞士日内瓦发明展金奖、第27届 & 第28届全国发明展金奖(最高奖,2项)、中国发明协会2024年度“发明创业奖项目奖”二等奖 (2项)、2024年度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三等奖、2025年第19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银奖、第26届中国高交会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等,并入选2025年度 “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全国11人)、机器人顶会IEEE IROS 2024 “New Generation Star Project”(全球27人,中国6人入选)、中国科协2024年度“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首届清华大学“水木学者”计划等,荣获2025年度国际先进材料协会科学家奖章(IAAM Scientist Medal)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展览馆“科技讲解员”荣誉称号(深圳市唯一获奖教师)


报告内容简介:

        面向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为实现海洋智能化巡航与探测目标,清华大学海洋软体机器人与智能传感团队(报告人课题组)主要开展海洋软体机器人、水下智能柔顺抓取、水下多模态感知技术等多学科领域前沿交叉研究。海洋软体机器人方面,面向水下智能巡航探测任务,目标实现具备更加灵活运动能力和续航能力的小型化智能化水下软体机器人。水下智能柔性抓取方面,面向水下智能作业操控任务(深海采样、海底捕捞等),目标实现基于多模态融合传感技术的水下智能柔性抓取系统,不仅能完成在复杂水下环境(浑浊、暗光、强干扰等)的无损抓取作业任务,同时能够获取多模态抓取感知信息,提升水下机器人的海洋环境综合作业性能。


国产直播 学术报告

3.报告题目: 复杂环境下珊瑚砂地基承载性能及绿色加固技术研究

报告时间: 2025年9月9日(周二) 1550-16:30

报告地点:宁波大学梅山校区,国产直播 1409

人:巢志明 教授

主办单位:宁波大学 国产直播

人:束亚清 教授


主讲人简介:

         巢志明,1991年生,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兼港航系主任,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入选了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计划、上海市海外青年领军人才计划、中国航海学会首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上海市人才揽蓄计划、上海市科委高层次人才计划等高层次人才项目5项。兼任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协会理事及国际合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航海学会首届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协会寒区土力学分会委员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港口、海洋岩土工程。近5年来,已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ESI高被引论文6篇,一区论文23篇),发表EI期刊论文7篇(均是第一作者),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并获得了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奖(排名第一)、中国港口协会青年科技奖、上海海洋青年科技创新奖、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协会2020年英国最佳论文奖(全英仅一名)、上海市教委记功奖励等奖项。同时,主持了科研项目16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项目各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项目等省部级项目7项。


报告内容简介:

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国南海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海工设施建设大量开展。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全球90%的珊瑚砂分布在“海丝”沿线地区,其不可避免的经常被用作港口等海工设施的地基构筑材料。与普通陆源砂和黏土不同,珊瑚砂具有颗粒多内孔隙、易破碎、无粘性易分散的特性,对地基的服役性能有着不利影响。此外,“海丝”沿线高温、高湿、高盐及水深浪急的特殊服役条件,导致珊瑚砂地基在长期服役过程中易产生细粒流失、不均匀沉降等灾变,降低地基的长期服役性能,给修建在其上的军/民用港口设施的长期服役安全性带来挑战。针对这一问题,本团队开展了复杂服役条件下珊瑚砂力学特性及地基承载性能的研究,建立了复杂服役条件下珊瑚砂地基承载性能表征模型,研发了海工珊瑚砂地基承载性能绿色化提升技术,以期促进“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工设施的低碳化建设与运维水平,助力海工设施服役安全性的维护。


欢迎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加!